广州紧紧围绕“四个抓”创新探索历史建筑保护利用

更新时间:2025-04-28 18:41:05
来源:中国建设报公众号  编辑:admin

广州以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为契机,聚焦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绿色改造、消防安全、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活化利用政策支持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明确“三个一”的试点工作目标,即打造一批更精美的示范项目、探索一批更精细的技术应用、制定一套更精准的配套政策,统筹考虑既有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间,协同推进建筑保育修缮、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文商旅融合等,紧紧围绕“四个抓”深入推进各项试点工作,着力为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贡献广州智慧、广州实践、广州方案。

抓牢组织保障,夯实试点工作基础

一是锚定蓝图实施,印发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实施路径,确立组织、财政、审批等保障机制,挂图作战合力推进。二是强化统筹领导,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的“双市长”牵头挂帅,两副秘书长及两局局长任副组长,市直各部门、区政府为成员单位,统筹协同市区联动。此外,广州业已认定公布8批共841处历史建筑,启动2025年度历史建筑修缮计划,广泛动员分批推进修缮活化。

抓准政策创新,突破保护利用瓶颈

一是创新保护规划编制,新公布的第七批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创新表达形式,以“1份文本+1套图则”增强指导性、可读性,使其成为通识读本和专业工具书,做到都想读、都能读、能读懂、能用好。二是优化修缮奖补政策,出台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修缮补助办法,创新大修补助和小修补贴模式,提升政策适应性。三是完善消防审批政策,出台既有建筑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办法,完善消防审批机制。四是探索以居民为主体的保护实施机制,出台试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意见,试行“6方面21条”激励措施,鼓励居民自主更新。完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支持政策,启动制订历史建筑保护传承利用实施办法,纳入年度立法计划,将其作为试点的核心政策成果。此外,前瞻性开展新技术新路径研究,推进制订历史建筑绿色提质技术指南、历史建筑及其历史环境适应气候与应对风险的技术导则,健全保护利用技术标准体系;联合工商银行研发“古街贷”产品,为商户提供普惠金融支持。

抓优项目实施,筑牢试点成效根基

广州选定5个试点项目,涵盖历史文化街区、岭南园林、历史地段、工业遗产四大代表性类型。一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多宝路、宝源路、光复中三片街区聚焦完整社区提升、环境气候安全韧性提升、绿色节能科技、消防设施集中布置等技术融合应用,以及创新历史建筑盘活路径。二是兰圃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兰圃既是历史建筑,也是历史名园,特色鲜明,主要强化兰文化阐释展示和岭南园林艺术传承,协同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岭南园林、生态保育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三是象牙街历史地段保护提升,聚焦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公房腾退置换、私房整租托管等运营新模式。四是新造粮仓保护利用,聚焦工业类历史建筑“全生命周期”开发管理模式、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修缮精度。

抓强数字赋能,提升保护利用能效

一是全面完成历史建筑三维测绘,推进HBIM展示利用,构建试点项目数据底座,研发HBIM协同全专业辅助历史建筑修缮设计,促进提高修缮设计精度和审批速度。二是推动历史建筑实时智能监测,运用传感器、“无人机+AI”等科技手段强化日常监管。三是开展历史地段活力监测研究,为试点项目的活化利用成效评估评价提供一套可量化、可观察的监测体系。

摘自 中国建设报公众号 2025.04.27


京ICP备1805738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46号



版权所有:北京指尖墨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