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中压软启动器因为启动电流小、节约能源以及减少了对机械的启动冲击,而广泛应用于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启动中[1-3]。传统的降压启动方法基本上是靠单纯的降低电压来启动电动机的,启动转矩很小,但存在启动电流及启动转矩冲击大的缺点。为保证中压异步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及电网的供电品质,中压电动机软启动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方式就是控制以不同速率改变晶闸管的导通角,使电动机端电压渐增,这样可很好地解决传统起动过程中电流过大及其派生的许多问题。传统方法采用闭环PID对电动机进行恒流软起动控制,然而,由于PID控制方法中参数整定过分依赖控制对象的特征和数学模型,而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偶然和非偶然的因素,导致对象参数变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而单纯PID控制较难得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而模糊控制技术是不依赖精确的数学模型,对参数的变化不敏感,适应性强,具有很好的鲁棒性[4-7]。因此,本文提出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中压异步电动机软启动器的控制中,进而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2 基本原理
本系统中压软启动控制器采用了以TMS320C2812DSP为核心的模糊PD控制及其通讯和显示控制,在电动机的启动过程中,按所期望的启动特性,对电机进行自动控制,使其平滑可靠地完成启动过程。软启动器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显然,由于采用了DSP2812控制芯片使触发脉冲的产生和启动过程迅速完成,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和外围电路,提高了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及系统的响应速度。
此软
起动器采用三对反并联的晶闸管串接在电动机的三相供电线路上,利用晶闸管的电子开关特性,通过80C196KC单片机控制其触发角的大小,以改变晶闸管的开通程度,由此改变电动机输入电压的大小,以达到控制电动机的启动特性。
当软起动控制器的微机控制系统检测到的电流小于I0时,系统按模糊控制方法进行有关的模糊推理和决策,来确定晶闸管的触发信号脉冲。当检测到的电流大于I0时,则按PD控制方法来确定晶闸管的触发信号脉冲。所以本系统按这两个阶段来控制中压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过程。
当电动机起动过程完成后,K2、K3控制信号使其相应的交流接触器吸合,断掉所有晶闸管,使电动机直接投网运行,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3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软启动器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其控制线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TMS320C2812控制系统,同步电路,脉冲触发驱动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及显示电路等。
3.1 同步电路
同步电路采用单相同步方式。来自电源变压器的同步信号经由LM339组成的过零比较器变为周期为20ms的方波信号。经过光电耦合器隔离,送到DSP2812控制器的输入端口,就可以获得准确的同步时刻。
3.2 脉冲输出电路
由于软启动器主回路有六只晶闸管,故需六相独立的触发脉冲。利用DSP2812系列控制器的六路PWM口,产生脉冲十分方便且准确可靠。由于三相平衡控制时六相触发脉冲依次相差60°电角度,所以当控制系统由主回路取得电压同步信号后,即可根据触发移相角a依次延时,在PWM口上产生所需的六组触发脉冲信号,系统的快速性和可靠性都提高了。控制系统通过光耦合器与主回路隔离,并向主回路晶闸管传递脉冲信号。
3.3 电流检测电路
电流检测可以有两种方案:一是用电流传感器直接检测输出对应的直流小信号电压;二是用电流互感器把负载交流电流转变成小电流信号,再经过整流、滤波、比例调节,变换成直流小信号电压输出到模/数转换器的模拟输入通道进行检测。由于电流传感器精度及可靠性较高,采用了第一种方案。
4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在电动机软起动的控制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大滞后、时变、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其中,有的参数未知或缓慢变化;有的存在滞后和随机干扰;有的无法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模糊控制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控制方法,其优点是不要求掌握受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而根据人工控制规则组织控制决策表,然后由该表决定控制量的大小。将模糊控制和PD控制结合起来,既具有模糊控制灵活而适应性强的优点,又具有PD控制响应速度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