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万平方米的厂房里,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精准运行,厂房里几乎看不到工人。“机器人制造机器人”,这个场景已经在上海新时达机器人工厂里出现。该工厂是上海首个建成投产的“机器人造机器人”智能工厂,目前工厂已经具备了年产1万台(套)六轴工业机器人以及500套机器人柔性工作站的能力。
在位于嘉定区南翔镇的上海新时达机器人工厂内,厂房里机器人比人更多、比人更忙——20多台机器人正在紧张运作,而工人却只有零星几个。“目前新时达2万平方米的厂房只需5名工人,主要负责看线、实施部分需要人工干预的操作,而零件装配、物料运输、精密焊接、样品检测等工序都由机器人完成。”上海新时达机器人事业部市场总监张镇奎对记者介绍。
新时达是一家高品质工业机器人提供商,工厂目前共有3条生产线,其中1条为“机器人造机器人”——小负载机器人自动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使用了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和仓库管理系统(WMS)等管理软件,通过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批量运用工业机器人进行生产制造,从而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2020年12月投产后首个季度的数据统计,新时达机器人工厂建成并批量使用机器人后,用工量减少了80%,产品测试一次性通过率上升15%;单位面积产出效率提升了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新时达自动化生产线上使用的机器人也是新时达品牌的,工厂所有智能制造项目均由新时达自行研制、集成。目前在整个新时达集团,机器人密度已达1080台/万名工人,远超180台/万名工人的我国平均水平,已可媲美国际上机器人密度最高的韩国和新加坡。
“工人在生产线上可能会有操作失误,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会不会也出现操作失误或者技术性偏差?”关于这个疑问,张镇奎给出了答案: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在实施过程中,新时达搭建了国内首个虚拟调试实验室。在项目实施建设之前,工厂通过数字化的虚拟样机设计,可实现快速评审、人机工程分析、生产线虚拟交互调试、虚拟维修及维修评价分析,经过多次演练和验证后再投入“实战”,保障生产线稳定运行。投产以来,新时达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产品的合格率达99.4%。
版权所有:北京指尖墨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