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风柔气爽,走进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村口一块牌匾很惹眼:能人在乡创业、市民下乡置业、企业来乡兴业。这样的底气,星光村人以前根本不敢想。
“那时候呀,我们这里就是‘鸡鸭遍地爬,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人们用露天旱厕,娃娃们过节回来都不习惯,更别奢望城里人来耍、老板来投资了。”星光村农民诗人龙敦仁记忆犹新。
这番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罗江区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首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县(区)围绕农村基层治理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革新。
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新阶段的农村必须要有新面貌。星光村从群众身边小事抓起,引导人们按照“卫生搞好、柴草堆好、畜禽管好、衣被叠好、家具摆好、农具放好”的标准,把房前屋后收拾整洁、保持清爽。该村通过农民夜校、村组会、坝坝会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示范培训。而为了让大家长期保持这一习惯,星光村还制定长效机制,设立“卫生保洁奖励基金”,开展“做得好不好,微信扫一扫”全员监督活动。
房子也是农村展现新风貌的重要内容。在星光村,乡村设计师根据本地文化特色和村民需要,对有改造意愿的农房进行风貌提升,实行免费设计并制定方案,反复征求意见。镇上还统一培训并组织工匠,按照村民选择的方案改水、改厕、改厨,兼顾“厕污共治”革命。
“房子改漂亮了,城里人愿意来了。我们建设宜居乡村的同时,还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专门统筹闲置农房等资源,吸引企业、文创团队租赁,打造乡村旅游业态。”星光村党支部书记周华说,村里打造了农家菜馆、户外拓展俱乐部、乡村咖啡屋、文创培训基地、乡村民宿等,有力带动了旅游业发展,为村民就近就业增收创造机会。
星光村核心区6组有180余座坟头。在打造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过程中,这些坟头直接影响建设效果,虽早有计划将坟头迁至集中安置点,但始终协商未果。在共同缔造理念影响和村“两委”大力推动下,定向议事代表层层动员,走家串户做工作,用时一个多月让全组统一了思想。村民们在平坟决议上签字,星光村也因此创下全市先例,其间没有发生一起阻扰、闹事事件。
龙敦仁还因此写了快板引导大家:“不是子孙不孝,而是发展需要。要过幸福生活,就把坟包推掉。建好新农村,祖也光宗也耀……”
“富了钱袋子,不能穷了脑瓜子”,乡村振兴离不开乡风文明。星光村结合文明村创建,着力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党支部充分挖掘本地诗歌文化、柚子文化,牵头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12支,培养文艺骨干120余人,紧扣提高村民素质主旨,创作诗歌、声乐、舞蹈、曲艺、小品、快板、摄影等作品,大力弘扬身边真善美,讲述身边人和事。多位农民诗人还结合村情民意,编制了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
与此同时,星光村通过乡贤引领、制定家规家训,以家风带民风,每年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儿媳”等评选活动,选出身边典型,形成良好风尚。如今的星光村,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紧紧围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论方法,整治人居环境,紧扣发展主题,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道路。
星光村西南方向十公里处,依山而建、绿树成荫。白马关镇万佛村近年来快速发展也开始有了名气,从“落后村”“救济村”变成了德绵经济圈的“先进村”“产业村”。
是什么让万佛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是什么在推动村民坚持变革与创新?
提升农房居住品质是重要切入点。万佛村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引导群众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枣树、柚子皮、癞巴石、鹅卵石以及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料、瓦片等,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微景观打造,综合成本平均降低约三成。
尝到共同缔造甜头的农户成为了义务宣传员。功能齐备、风貌美观、干净卫生的农房逐渐成为靓丽名片——住上自己亲手盖的新房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党建引领、农旅融合、生态立村、旅游富村、文化强村”是万佛村发展的重要思路。万佛村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切实发挥基层党建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观光、农耕体验、精品民宿、特色美食和研学旅游等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万佛村的农业产业特色也很鲜明:除了贵妃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产品广销省内外,“白马西瓜”“万佛三宝”“贵妃蜜李”等农产品在成德绵地区同样广受认可。
在“五位一体”即“支部+高校+联合社+基地+科技特派员”运行机制引导下,万佛村整合集体土地资源,积极吸纳村民通过土地、资金、果苗、农舍等自愿入股并组建合作社,采用公司化经营模式,统一对外宣传、招商、销售和运营。通过这一模式,万佛村不但解决了以前农民间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的问题,还盘活了农房、塘堰等闲置资源,提高了群众收入。
通过“村组搭台子,村民出房子,市民凑份子,公司找路子,大伙赚票子”的“五子登科”模式,万佛村把村集体闲置的农房归集起来,统一组织对外推介、招商,引进专业公司管理运营。通过这套机制,该村实现了社会资本、村组、村民多方共赢,增收渠道得到拓展,集体资产实现跨越式增长。
“我们村正‘脱胎换骨’,全村百姓都有信心在通向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越走越快!”万佛村村委会副主任向小龙说。
版权所有:北京指尖墨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