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热门标签 > 正文

江苏“万师下乡,万村和美”行动赋能乡村振兴 一场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更新时间:2024-04-02 12:23:20点击次数:9622次字号:T|T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人才短缺等问题凸显,如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之渴”,吸引一批热爱乡村的优秀人才集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在江苏,一场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不到3个月时间,近千名设计师、工程师和超过500个技术团队、单位登记注册;各地通过服务平台发布需求信息达1132条;专业技术人员共对接服务乡村设计建造项目520多个……这组数字,是江苏“万师下乡,万村和美”行动丰硕成果的真实写照,更是江苏乡村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走进乡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生动注脚。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这方面国家要有一些导向,有一些政策支持。

2023年9月,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启动的“万师下乡,万村和美”行动,正是江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深入谋划的基础上组织实施的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是推动江苏乡村建设走在前、做示范的务实之举。行动明确提出2023至2025年组织不少于1万名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设计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服务乡村建设,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源头动力,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行动创新性设置对下乡服务进行通报表扬、计入继续教育学时、职称评审时折抵论文、优先推荐评奖评优等多项务实有力的激励措施,不少措施在国内均属首创。行动同步开发建设网络服务平台,不断强化过程跟踪和服务保障。通过种种创新举措,有力引导了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党建、技术、宣传等方式,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万师下乡,万村和美”行动启动后,全省各地认真落实行动要求,积极组织设计师、工程师等对乡村建设重点工作提供专业服务。江苏省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省建筑与历史文化研究会、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省建筑行业协会、省绿色建筑协会联合发出行动倡议。相关技术单位、团队及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响应、迅速行动,走进乡村一线,投身乡村振兴,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随着行动火热开展,江苏乡村面貌也已焕然一新:农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乡村特色风貌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遗存进一步传承保护,乡村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广袤的江苏乡村沃土已敞开怀抱,欢迎专业技术人员挥洒青春、展现才华,用沾染泥土的裤脚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用智慧和才情谱写乡村建设新篇章,在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中,一幅共建共创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让农房更现代宜居

“设计人员来了我们村里以后,道路宽了,绿化美了,活动广场、图书馆等设施一应俱全,我们大家都很满意。”谈及村里的变化,宿迁市泗阳县三庄镇费渡村村民毕长龙打心眼里感到幸福。

宿迁市泗阳县三庄镇费渡村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89亩,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住房242套。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张策作为此项目的驻村设计师,通过打造“菜园、果园、家园”,还原老市集、恢复老渡口、重振老油坊、保护老榆树,在“老”中凸显传承,在“老”中注重新意,用专业知识改善了农村住房条件,让老百姓过上了向往的舒心生活。

“在设计师、工程师的帮助下,费渡村的环境得到整体提升,村庄变得更美丽、更和谐,村民也获得了更满意舒适的生活环境。”泗阳县三庄镇生态环境和建设局局长颜怀波在回顾“万师下乡,万村和美”行动取得的可喜成效时,内心充满自豪。

“从户型选择、结构设计、绿化设计,到活动空间设置、小鱼塘的保留等方面,我们始终尊重百姓意愿,从专业角度出发,最大程度保留住村民们在自然村生活时的各种习惯。”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永刚是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育新村的“筑梦人”,为老百姓筑起了一间间“幸福屋”。

沙头镇育新村新型社区共分为四期,总建筑面积108597平方米。目前一期、二期项目已竣工并完成安置,三期、四期项目正在施工,其中三期将建设24栋(93套)联排住宅,四期建设23栋(109套)联排住宅。“从自然村落中的散居,到新型社区中的聚居,如何在宝贵的农村建设用地上继续维持村民原有的生活状态、缔造和谐的社会关系?”张永刚以村民需求为先,推广现代化管理模式及先进建筑技术,减少了城市和乡村的建筑差异,帮助农民群众住上了结构安全、功能适用、风貌协调、配套完善的现代宜居农房。

让村庄更富诗情画意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宜兴市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山高、林密、村隐、民富”,是“阳光之下,最让人艳羡的地方”。

“宜兴市积极响应‘万师下乡,万村和美’行动,希望通过阳羡示范区的建设,探索如何在乡村振兴领域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持续地发挥人才作用。”宜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朝霞表示。

茶竹山水画廊,共富未来山居。阳羡示范区以张渚、湖父两镇为主阵地,以“茶乡竹海、山水画廊、阳羡文化”为特色品牌,以“区—镇—村联动”为特色发展路径,成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乡村示范。2023年12月,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被列入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试点名单。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设计师仇璟作为阳羡示范区设计方案编制团队一员,深耕阳羡,开展“陪伴式”驻村服务。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示范区内有许多美丽宜居村庄,但因地形原因,这些村庄深藏在竹海山林中,较难被游客发现。对此,团队通过设置引导标识,衔接特色骑行道、登山道等方式,将人流与资源引入这些村庄,让乡村振兴的“流量”惠及到示范区的每一处。

溱湖美、溱湖美,美在溱湖水。同为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试点的泰州市姜堰区溱湖湾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有着不同于宜兴市丘陵地区的特色风貌。由于地处江苏里下河地区,这里水网密布、风景优美,拥有溱湖会船、砖窑砖瓦制作技艺等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

“溱湖湾片区现有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中国传统村落、5个江苏省传统村落,也是江苏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具备双驱同创的建设基础。对此,我们提出‘一片水乡共绘田园生活、一条水脉串联古今时空、一道水路联动四市通衢’的空间策略,打造了‘渔作’‘窑韵’‘舟耕’‘古读’四大主题片区。”据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段威介绍,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响应“万师下乡,万村和美”行动号召,做到“全程在村、方案在地、全时在线、沟通在场、工匠在旁”。

让传统村落在活态保护中焕发光彩

梁祝故里天下传,化蝶千年永缠绵,勤劳聪慧新祝陵,人间桃源开新篇。祝陵村隶属宜兴市张渚镇,村名源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村呈狭长形,村域面积13.95平方公里,分布着祝陵、国山、黄墅、合兴4个片区的33个村民小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教席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董卫带领团队在实地走访后表示,“目前村庄保护情况良好,特别是祝陵村的母亲河——双祝河两岸的传统民居,都被很好地保护下来。接下来,需要同时考虑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在设计中既要保护传统风貌,又要提升景观品质及村民生活环境。”

技术团队深入参与,通过连片示范,思考如何以点带面,以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带动周边地区联动发展。通过彰显宜兴传统文化,把自然山水禀赋和人文环境结合,进行综合保护;通过与当地住房城乡建设局的相互配合,积极推动镇村两级干群重视保护地方性遗产。

“技术团队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提升策略,不但改变了村庄环境,还能提升村里的产业活力,增加村级收入和村民收入,吸引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致富。”祝陵村管理人员卢苏蓉对村里的变化称赞连连。

“村庄美了,河道美了,乡村环境好了,道路也畅通了,这样一来,人心就更齐了。”村民余建平对祝陵村的变迁与发展感慨万千。

苏州市临湖镇黄墅村地处江苏首个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苏州市吴中区,这里环境优美怡人,粉墙黛瓦、工巧精致的苏式传统民居尽显江南水乡的灵动温婉。森林、田园、农舍、清河,构成了当代江南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诗画田园。

“我们为整个村提供了详实的规划方案,通过打造景观体系,再慢慢延伸到村内的街巷空间,在街巷空间中又穿插了设计之家、儿童之家及一些其他的民宿项目,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平家华说。在村落建设过程中,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团队与村中匠人反复沟通磨合,逐家逐户调查研究,深入座谈,进一步了解村民需求,把村情民意融入乡村建设过程中,老百姓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方案不仅保留了村中独有的苏式水乡韵味,还将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有机融合,激发乡村自我造血能力,让村庄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平家华介绍,规划完成之后,有78个屋主选择重新翻建自己的老宅。通过改造提升,在外务工人员回到乡村,用自家房子经营不同业态,不仅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也为乡村带回了很多城市中的生活方式,让乡村和城市慢慢融合。“通过‘万师下乡,万村和美’行动,设计师为村民造出了美丽的庭院,周围景观也变得美丽漂亮,吸引了很多游客。人流量的增多带动了店铺经济的增长,也增加了个体户收入。现在,我把街上开了17年的店铺搬回了自己的家。”黄墅村村民张晓琴激动地说。

让农村人居环境净起来、美起来

石地河、东边河穿村而过,大小错落的水塘零散分布于村落周围,阜庄村石地自然村素有“汤山第一水乡”之美誉。村落以石为基、以水为韵,形成了水、田、林、村交错的自然景观肌理,是集乡村式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和养生为一体的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以前村里环境比较差,现在可不一样了,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置了分类垃圾桶,每天都有人上门收集分类,环境也变得更美了。”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阜庄村村民程小华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人居环境改善,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

在行动中,设计师、工程师主动送服务下乡,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设施的科学合理布局提供技术支撑。“任何设计都要以农民群众身边的小事、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实事为切入点。”设计师祁昌斌认为,通过“万师下乡,万村和美”行动,能够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共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方式方法。

目前,阜庄村已科学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亭,安排专业保洁人员入户收集垃圾,建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为农户配置分类垃圾桶、配备村级分类垃圾清运车、建设垃圾分类转运点,建立垃圾分类闭环体系。经过不断努力,阜庄村已成为完美融合“石、桥、水、文化”的特色水美乡村。

在专业技术人员先进理念的带动下,如东县栟茶镇新庄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据新庄村党总支书记康红梅介绍,目前新庄村有7座垃圾中转房、1座垃圾分类亭,垃圾收运的路线经过合理安排,方便保洁人员清运处置。未来,要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适量增加垃圾中转站及保洁人员数量。通过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技术团队积极向村民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根据村庄地形、道路、建筑物分布,指导村庄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盐城市大丰区西团镇龙窑村党群服务中心

【图说】

盐城市大丰区西团镇龙窑村位于镇区西北,村庄以水为脉、以水塑形,周边稻田环绕、绿野乡间,农民依田而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全村共890户、2332人。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万师下乡,万村和美”行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龙窑村党群服务中心。该项目是全省苏北地区首个近零能耗农村公共建筑,综合节能率达90%以上,目前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项目设计采用气候适应性强的绿色设计方法,用“红砖”这一当地的特色元素,呼应场地文脉;通过不同形式质感和体量的建筑空间营造,强化其公共空间属性,让党群服务中心“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村民常来”。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类型遮阳、高性能围护结构、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等多种技术措施,预计年发电量3.3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0.9吨。据实际测试,夏季(6至8月)发电量基本可以完全覆盖建筑用电量,实现“自给自足”。

【结语】

“万师下乡,万村和美”行动打造了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江苏样本,让人才成长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互相成就。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才的参与提升了乡村面貌,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激发了乡村活力,也成就了个人发展。在深入实施“万师下乡,万村和美”行动的同时,江苏还注重本土人才培养,积极培育“乡村建设工匠”,2023年已培训“乡村建设带头工匠”1211名,指导各地培训“乡村建设工匠”超5000名。“乡村振兴离不开资源下乡,特别是人力资源下乡的支撑,需要各类人才包括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广袤的乡村施展才华、贡献智慧与力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费少云表示,“要在政治引领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推动资源下乡,积极构建多方服务关系,广泛开展结对共建、结对帮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共同推进乡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通过“引进”+“培育”“两手抓”,江苏正“内外兼修”“双向发力”,奋力答好乡村振兴的“人才卷”。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4.01 王璇 王畅 刘羽璇 张涛 薄皓文

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