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读:近年来,开源软件开始引领全球新兴信息技术的创新。伴随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全国各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持续深入,我国在全球开源世界中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认识开源、参与开源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增强。作者分析了我国开源软件发展态势以及重点参与企业;并提出推动我国开源软件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开源软件 技术创新
开源软件也称之为开放源代码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是指其源代码可向用户开放的计算机软件类型。近年来,开源软件开始引领全球新兴信息技术的创新。
2017年,随着我国软件、互联网企业整体实力的稳步增强,我国软件技术开发能力的持续提升,我国企业及个人参与开源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开源生态逐步完善,开源软件整体发展形势向好。未来一年,开源依旧是驱动软件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开源软件在产业市场竞争中的价值将更加突出。
一、我国开源软件发展态势
(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2017年,我国政府对开源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对开源软件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强。《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明确提出:“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建设重点领域产学研用联盟,积极参与和组建开源社区”,“支持开源、开放的开发模式”,重点推进云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充分说明,开源软件是未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的重点,也是不断提升我国信息技术创新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开源社区发展势头良好
2017年,我国开源社区得以进一步壮大,社会各界参与开源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开源社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也在持续加大。从开发类社区来看,我国的开发协作平台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社区或创新型企业建立的专业化平台,包括了由开源中国建立的码云、扣钉网络科技建立的Coding以及CSDN运营的CSDN Code(已并入码云),这类平台社区基础较好,对于普通开发者的吸引力较强。二类是有大型科技企业创立的代码服务平台,如百度效率云平台以及阿里云Code,这类平台依托大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在技术开发、企业用户吸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近三年托管在开源中国的我国开源软件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8年2月,开源中国共收录了9055个我国本土开源软件。
我国在国际开源社区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我国用户在国际平台Github上的增速也处在全球领先地位,仅2017年我国加入GitHub开源社区的开发人员数目已经超过70万。
除综合类社区外,一些项目社区在2017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Deepin开源社区为例,Deepin社区是深度(Deepin)操作系统的社区网站,由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发起、建立并提供服务和运营所需要的资源。截至2017年底,Deepin社区已举办了七届用户与开发者大会,得到全国各媒体和合作伙伴的广泛关注。
(三)企业参与开源积极性不断提升
2017年,我国企业在全球开源世界中的声音越来越多,贡献不断加大,影响力持续提升。一方面,以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为代表的IT大企业在全球主要开源项目中的地位在持续提升,并加大对开源世界的回馈力度。华为贡献的开源项目CarbonData以及阿里巴巴捐赠的开源项目RocketMQ均成为了Apache的顶级项目(TLP)。阿里巴巴开源了OpenMessaging和ApsaraCache两个项目,百度则开源了移动端深度学习框架mobile-deep-learning以及自动驾驶系统Apollo。此外,一批中小型企业以及创业型企业也积极活跃在全球开源世界中,如易捷思达(EasyStack)入围OpenStack全球竞争第一梯队,九州云(99Cloud)在OpenStack Ocata版本核心功能贡献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五。
(四)开源应用不断深入。
二、推动我国开源软件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是继续加强开源软件研究。进一步明确开源软件的内涵和运营模式。把握全球开源软件创新发展机遇,研究适应新时代特征的激励机制,建立面向开源软件发展的新型政策体系。
二是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更多我国企业和开发者使用开源技术,遵循开源发展模式和基本规则,逐步增加对开源世界的回馈与奉献。支持本土开源社区平台的建设,为我国开发者创造营造良好的开源生态环境。
三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鼓励支持软件、互联网企业通过开源的模式与工业等行业企业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力争在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组织开展开源软件治理、开源许可证合规使用相关工作,保障开源软件作者的知识产权。
四是积极拓展开源“双创空间”。促进开源软件环境改善和信息技术服务供给,推动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与创客空间、创新工厂互补。支持创建一批专业化、网络化“众创空间”,充分利用开源资源,激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活力。
五是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开源活动,支持重点企业和高校开展聚焦开源的软件开发大赛等。支持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开源项目,促进国际间的技术开发合作和产品协同创新。
(作者:赛迪研究院 蒲松涛)
版权所有:北京指尖墨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