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包含8个新建竞赛场馆、5个改造竞赛场馆在内的共计42个冬奥工程项目实现开工建设。
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丁建明介绍,根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计划》,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共列入52个建设项目。截至2018年年底,总体开工率达到81%。
据介绍,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共新建8个场馆,目前已全面实现开工建设。其中,国家速滑馆已实现结构封顶,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完成50.1%,雪车雪橇中心完成44.7%。大多数新建场馆都是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且建设周期仅有两年多时间。
为加快冬奥工程建设,冬奥建设积极进行行政审批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由北京市17个委办局组成的工作专班,监察、审计常驻建设一线,加强事中服务和过程监督,2018年累计梳理解决涉及31个冬奥建设项目的92项任务,成为冬奥建设快速开展的助推器。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计划改造8个2008年奥运场馆,其中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首都滑冰馆、首体综合馆5个场馆已全面开始改造。其中,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通过在游泳池里架空结构实现转换,将原来的游泳池区域转换成冰壶场地,成为世界首个“冰水转换”的场馆。国家体育馆将原有玻璃幕墙改造成为仿冰玻璃砖,充分引入自然采光,减少照明能耗。首都体育馆与首都滑冰馆、首体综合馆和3个配套场馆整体改造为运动园区。
据介绍,改造后的场馆将实现体育场馆冬奥赛事和赛后冰雪运动普及的“双目标”;实现冬季和夏季运动可快速转换的“双轮驱动”运营模式;实现绿色标准和场馆功能“双提升”。
另据了解,纳入北京2022年冬奥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31个项目中,截至2018年年底,已开工建设25项。其中,兴延高速、松闫路(改线段)、昌平500千伏主变增容工程3项已于2018年率先实现完工。
据介绍,通车后的兴延高速、延崇高速和京张高铁将把延庆、张家口纳入首都“一小时交通圈”。作为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基础性保障“生命线”的综合管廊,为延庆赛区电力、电信及有线电视等硬件接入提供通道,目前已经实现隧道全线贯通。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计划新开工建设3项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建设完工19项,其中配套基础设施项目18项、其他配套项目1项。“北京冬奥会蓝图将逐渐展开,露出芳容。”
版权所有:北京指尖墨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