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力量,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将成为金坛“落子”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点睛之笔。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眼前这位正在和记者交谈的,正是中科(金坛)数字经济产业园运营机构的负责人,施成。退伍军人、数字经济专家、产业园主管等多重身份让他和团队如办公桌旁的那个火箭模型般,印证着“追梦人”的攻坚求索,目标打造更具韧性的数字经济产业园空间——在这里,企业既可以选择侧重产业链集群的“拎包入住”,也可以选择融入地区创新创业生态的“定制精装”。
截至目前,已有76家企业入驻产业园,涵盖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光电科技、无人系统等多个重点领域。2022年底,中科(金坛)数字经济产业园获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证明了其自我造血的能力。
迪威勒普投资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成介绍,以前在北京工作,一些北京的资源对接下来信服率就比较高,落户率也高,每个企业过来后,企业还能再介绍企业过来。
从城市发展看,数字技术的特性决定了其最初崛起、成长最快的地方是在上海、北京、深圳等超一线城市,人才支撑、交通便捷、配套完善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基础保证。在金坛,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势在必行。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袁玮表示,吸引更多的人才、培养更多的人才,从创新层面、经济层面都可以更好地助力这个城市的发展。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坛高铁枢纽EPC项目部项目经理 张邦平告诉记者,金坛高铁枢纽主要是配套沪宁沿江高铁金坛站市政配套设施,目前的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
迪威勒普投资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婷介绍,2023年的时候开展了二期的改造工程,目前改造工程已经完成。接下来会有相关的企业、设备以及人员入驻进来,到2024年底整个招商工作会基本完成,产业园会相对饱和。
回看过去一年全区数字经济产业赛道的发展情况,值得关注的大事件有:
2022年3月,金坛华科数字经济科技园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华罗庚高新区在构筑高能级创新载体上迈出了一大步;2022年7月,2022年数字经济与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发展长荡湖峰会在金坛举行,8个项目集中签约,DNA数据存储产学联盟(筹)启动;同年10月,常州市金坛区数字经济党委正式成立,拉开了全区数字经济党委服务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帷幕。
作为我区数字经济的实践者,金坛华科数字经济科技园计划总投资约5.5亿元布局研发、孵化、生产三大组团,重点打造产业生态系统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和运营发展智能化的智慧园区。
江苏金坛华罗庚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志梁介绍,A组团主要是以研发车间为主,B、C组团以孵化车间为主,孵化好了以后企业能够继续地发扬壮大,办一个有规模的工厂。
中科(金坛)数字经济产业园不断探索并完善平台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模式,成立了园区发展部、财务管理部、企业服务部、综合办公室,负责统筹园区的服务工作,对入驻企业进行一对一专项服务。
迪威勒普投资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服务部经理姜佩表示,一个是政策解读服务,比如说像有一些引进的企业,会根据企业的情况向他们进行解读。第二块是知识产权这块的代办服务。第三块主要是申报服务。
截至目前,中科(金坛)数字经济产业园已有17家企业获得“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5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产学研合作成功牵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在这片一望无际的蓝海中,数字经济赛道群雄竞逐,创新推动着行业大浪向前。
中科讯诺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峰告诉记者,从生产传感器开始的,现在发展到从硬件、软件,包括一些应用方案、大数据平台,一个综合性的专业方案供应商。
数字经济产业园不只是科技内容平台,更是创新的连接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23年,常州数字经济产业载体迎来蓬勃发展,聚力打造数字应用“独角兽”集聚园区和智能物联终端智造高地;金坛“五大行动”中,重大项目突破行动、微笑经济创新行动叠加数字经济的倍增效应,同样成为我区承载“两湖”创新区主战场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战略契机。
版权所有:北京指尖墨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