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看点 > 正文

【水泥】印度水泥过剩产能达1.5亿吨

更新时间:2018-12-20 14:39:02点击次数:881次字号:T|T

印度:飞速发展的经济,畸形的贫富差距

自1947年以来,印度共和国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独立出来,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大国,仅次于中国,2016年印度共有13.2亿人口。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印度是全球第六大经济体,2017年实现了2.6万亿美元GDP。然而,由于人口众多,人均GDP仅排在第122位,为7174美元。

传统上以农业为主的印度经济现在偏向于服务业,服务业占了GDP的61.6%。工业占GDP的23%,农业仅占15.4%。然而,劳动力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47%),工业和服务业人口分别占比22%和31%。

尽管印度经济在21世纪迄今增长了近6倍(图1),但印度的贫富差距非常大。2017年,收入平等这一项中,印度仅排在第135位(一共197个国家)。截至2016年11月,印度最富有的1%人群拥有该国58.4%的财富,最富有的10%人群拥有80.7%的财富。

图1:21世纪印度GDP、人均GDP、水泥产量及人口增长对比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USGS

水泥产能、产量:80年代后高速增长

印度第一座水泥厂位于古吉拉特邦的博尔本德尔,1912-1913年开始建设,在1914年即独立前的33年投入使用,年产能只有1万吨。之后生产能力稳步增长,到1950年达到年产600万吨/年,1960年增长至900万吨产能,1970年为1980万吨/年,1980年为2550万吨/年。

独立后政府控制了水泥行业。直到1986年权力下放,导致了新产能的激增。在1980年至1990年期间,产能增加了一倍以上,达到5700万吨/年,到2000年又增加了一倍,达到1.19亿吨/年。到2010年,产量几乎增加了两倍,达到3亿吨左右。在到截至2017年的7年里,产能又增长了近1.5倍,达到4.46亿吨。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快速扩张,印度水泥产量也出现了类似的爆炸式增长,从1980年的1860万吨增加到1990年的4290万吨,2000年达到9420万吨,2010年达到2.13亿吨,2017年达到2.98亿吨。自1990年以来,产量增长了近7倍。

随着产能的增长,印度水泥过剩情况越发严重。1950年,全国产能利用率为83.3%,目前已下降至67.9%。过剩产能有1.48亿吨。

表:1950-2017年印度水泥产能、产量及利用率

区域发展分布

图2-5显示了印度各邦按人口、水泥产能、石灰石、人均水泥产能标色的图(颜色越深代表数值越大)。图2是按邦划分的人口图,与印度首都新德里相距不远的北方邦人口最多。它有2.05亿居民,几乎是位居第二的马哈拉施特拉邦(1.12亿)的两倍,位于印度中西部。第三和第四人口最多的邦,比哈尔邦(1.04亿)和西孟加拉邦(9130万)也在东北部。中央邦(7260万)是人口第五多的邦,位于北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之间。前五大州拥有4.8亿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3%。印度人口最少的邦位于遥远的北方和远东地区,从东北部到南部中部,还有一段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贯穿全国。

图2、3:印度人口(左)、水泥产能分布图(右)

与许多主要市场不同,大多数水泥生产能力不是分布在印度人口最多的几个邦。这是由于石灰石生产的分布比较不均匀造成的。在印度2016-2017财年生产的石灰石中,92%是用于水泥生产。即生产的242.5吨石灰石中,有223吨用于水泥。

将图2(人口)和图3(水泥生产能力)结合起来得到图4,图4表示每个邦的人均水泥产能。将人口因素考虑在内,印度水泥厂的选址会比现在的分布更合理。在图4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外是梅加拉亚邦,其人均产能为2793千克/人。全国平均水平在人均550千克左右。其他人均水泥产能较高的邦包括有喜马偕尔邦(人均1617千克)、安得拉邦(人均1213千克)、恰蒂斯加尔邦(人均906千克)和拉贾斯坦邦(人均832千克)。最低的邦是查谟和克什米尔(64千克)、比哈尔邦和喀拉拉邦,人均水泥产能仅有25千克和18千克。

图4、5:印度人均水泥产能(左)、石灰石(右)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魏瑜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