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正文

因地制宜卫桑梓 集中连片凝乡愁 ——福建连城保护利用传统村落侧记

更新时间:2024-01-02 08:37:38点击次数:10312次字号:T|T

这里是红色圣地,毛泽东领导红四军在此开展了著名的“新泉整训”,成为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的起点。

这里是客家祖地,客家文化积淀丰厚,雕版印刷等民俗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是生态福地,是九龙江、汀江、闽江的主要源头之一。这里还是旅游胜地、美食天地……

革命老区福建省连城县,被誉为“古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和“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全县星罗棋布的传统村落亦是重要的文化瑰宝。截至目前,连城县共有16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8个村被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还拥有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8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殊荣。

自2022年成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以来,当地积极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连城模式”,面对点多量大面广的现状,坚持突出村落特色,按照不同资源禀赋实施分类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规划周密
强化保障打基础

做好规划是绘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蓝图的前提。连城县坚持规划先行,不断完善机制保障,高位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我们坚持精准规划,结合各传统村落特有风貌,聘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知名的规划编制单位,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发展规划,目前已经完成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初步成果和培田、芷溪等34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连城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志强说。

为了强化组织保障,连城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专题会、现场会进行统筹推进。县级层面新设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中心,专项负责相应工作。向下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全县共成立15个村级理事会,选出为人正派、责任心强、协调水平高的人员作为理事会代表,参与卫生整治、本体修缮和日常管理等保护工作。与此同时,连城县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下,编制出台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等文件,力求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等环节逐步规范。

据连城县副县长谢锋介绍,在强化要素保障方面,连城县明确了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实施原则和资金管理办法,将符合条件的传统村落申报为国家、省传统村落,先后累计争取投入12亿元,用于传统村落文物修复(历史建筑修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采取以奖代补的模式,注重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各方以捐资、捐物、技术服务等方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从而构建起“政府+社会力量+村级主体+村民”的长效保护机制。

资源丰富
非遗文化永传承

连城县新泉镇有着十分突出的红色资源。这里是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开展著名的“新泉整训”,为古田会议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相关部门推动下,新泉镇红四军前委机关旧址、工农妇女夜校旧址、红四军司令部旧址等均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新泉镇已经成为周边乃至国内其他省市干群参加党性教育、开展研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新泉镇镇长李光辉表示,该镇以“新泉整训”精神为背景,打造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以及集红色讲坛、理论讲坛、道德讲坛、学习讲坛、青年讲坛、民心讲坛于一体的百姓大讲坛——“大榕树讲坛”。2020年以来,“大榕树讲坛”共组织宣讲160余场次,受教干部超过1.5万人次,发挥“新泉整训”旧址群的红色资源价值,配合拍摄多部影视作品广泛宣传,“我们还通过‘以奖代补’发动乡贤捐资73万元,政府财政补助18万元,完成了全镇传统村落保护性修缮以及少川公祠等抢救性修缮项目实施。”

红色资源之外,连城县还有闻名四方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四堡镇是明清时期国内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拥有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雕版印刷遗址书坊建筑群,所涉雾阁、中南、四桥、田茶4个村均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四堡镇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大力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持续实施四堡雕版印刷古镇项目建设,通过“向上争取+自筹”等方式筹措资金,陆续修缮了10栋历史建筑,并启动南龙古街、中街古街、马屋片古街等改造,打造“一溪两岸”休闲区,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全域美”,打造出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精品古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让传统“古村落”焕发出“新魅力”,让屹立在时光边缘的传统村落重现古韵新貌。

理念先进
多措并举拓新局

深深庭院、幽幽小巷,畦畦稻田、如黛远山……走进始建于南宋的宣和镇培田村,移步易景,天人和谐。全村至今较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风貌,被外界誉称“客家庄园”“民间故宫”。

连城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江长生介绍说,培田村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兼顾发展”的原则,贯彻“耕读传家、从文重教”的发展理念,以“拆、建、修、传、绿”多措并举,在不改变原古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实施修缮,搭建客家婴童服饰馆、农耕农具陈列馆等特色文化布馆;激活新业态,打造“沉浸式”夜游产品,依托古民居资源,引进优质经营业主,开发出一批以“吴家大院”“锄田山房”等为代表的特色民宿、农产品贩卖铺等,通过创新销售模式,实现居民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增强了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还成功地吸引了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让村子越来越有生机活力。

时光变迁,传统村落有部分民居渐渐失去了现代生活功能。连城县积极筹措资金,另辟选址新建培田新村,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完整地保护了古村落生态原貌。

“村里保护利用力度越来越大,我们的生意也越做越好,现在一天最多要接待超过40桌客人。我们村民加工种植的瓜子、姜糖、百香果等产品还能通过电商、微商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培田村百花农家的游客络绎不绝,负责接待的村民周雪梅喜笑颜开。

基于不同传统村落地域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连城县按照生态型村落、生活型村落等实施活化利用,充分发挥传统村落客家、民俗、非遗等资源优势,实现了富民和传统村落再复兴。住房城乡建设部挂职干部,连城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程嘉音表示,全县接下来将树牢“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和“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理念,将项目、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集中向传统村落倾斜,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滚动申报中国传统村落,“要力争将连城打造成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的‘全国样板’,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3.12.29 记者 赵君利

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