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防水 > 正文

防水:中国地产格局突变,防水影响几何?

更新时间:2019-12-23 10:14:48点击次数:55254次字号:T|T

20177月,房地产市场最大的新闻,当数万达集团将酒店和文化旅游项目以低价631.7亿元人民币出售给融创中国,而且是借钱卖给融创!714日下午,万科也宣布:790亿“组团”收购新加坡物流地产巨头普洛斯。万科新任掌门郁亮表示:“之所以收购普洛斯,是因为万科要在物流地产领域完善布局,实行城市配套服务商战略。”无独有偶,就在万达、万科纷纷转型之际,SOHO中国也在不断卖地,SOHO董事长潘石屹认为:“中国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大量的房子都在过剩,以后SOHO中国不会再拿地开发新项目,也基本不会收购改建。”在中国地产界素有南万科、北万达之称,万科主要做住宅地产,万达主要做商业地产,二者被认为是中国地产界的风向标,SOHO也是地产界巨头,当不少人还在加杠杆冲进楼市的时候,这些地产界巨头却正在从楼市里鱼贯而出,原因何在?防水作为地产的下游产业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万达、万科、SOHO为何转型?

76日,国家统计局在一份报告中提到:“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5.8平方米。”而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地区的人均住宅面积达到或者超过33平米的时候,说明这个地区的房地产业开始过剩了,而中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这显然是过剩了!

713日,央行还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6月末,中国的M2M1M03大数据,同时降低,而且降幅不小。其中,M2同比增长仅为9.4%,再创历史新低!央行在《报告》中提到:“只要实体经济的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满足,M2增速放缓可能是新常态!”有行业人士分析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实体经济可以借贷,而且要多借贷!而金融、房企要少借贷,甚至不借贷!”

714-15日,国家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明确要求: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

    无论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8平方米,还是上半年M2的收紧,还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从这些都可以看出:金融去杠杆、防风险、收紧房地产势在必行,这次国家真的要动真格的了!在这一时刻,中国地产巨头万达、万科、SOHO纷纷转型或调整方向,这意味着不少开发商绷紧的资金链或已勒住了自己的脖子,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否则的话地产作为暴利行业谁会轻易退出?

防水进入后地产时代

    在房地产市场逐渐收紧的情况下,新建楼盘会逐渐减少,中国防水将进入“存量市场”的后地产时代,这里所说的“存量市场”特指既有房屋建筑的数量,及其所衍生出来的维修、翻新、改造、维护等市场需求。从总量上来看,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参照,当年城镇住宅建筑总面积为203亿平米,乡村住宅总面积为210亿m2,住宅建筑存量总数为413亿m2。保守估算,至2015年底,城乡住宅建筑存量总数约500亿m2,加上公共房屋、工业房屋建筑,存量房屋总面积估计约700亿m2。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300亿m2,届时总规模将接近1000亿m2。按照2015年底城乡住宅建筑存量500亿㎡计算,其中80%5年以前建成的,随之而来的房屋翻修堵漏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2014年房屋翻修对防水材料的需求仅占到总需求的5.8%2015年起占比快速提升,十年内存量房翻修的防水需求占比有望提升至15%以上。据了解,存量房屋维修堵漏利润比新建项目的防水利润要高的多,在房地产收紧的情况下,防水人应把眼光转向“后地产市场”并研发与之相对应的维修堵漏材料,这将是防水行业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除了以上“后地产市场”对防水的需求之外,“十三五”期间高铁建设、公路基建、轨道交通、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管廊建设、机场建设、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都会带动防水材料市场需求。

    中国地产格局生变,你变我也变,相信只要防水人转变思路和方向,市场无处不在!

防水您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