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防水 > 正文

防水:抽检高合格率背后的“垃圾”质量

更新时间:2020-10-26 10:56:53点击次数:9751次字号:T|T

 一次次的会议都在强调合格率高达多少多少,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抽检合格的产品质量是否真经得起考验?抽检没有达到合格的,主要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相关指标又达到哪个标准了呢?

不同执行标准合格率不同

据悉,抽检样品时,各个企业有不同的产品标准,执行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样品看似高合格率,但实际质量连国家标准都达不到,质量状况并不稳定。为何质量不稳定?有人说,导致产品质量隐忧的重要因素就是部分企业不执行材料的国家标准。为何这些执行行标和企标的产品达不到国家标准呢?

    国标、行标和企标这三个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执行国家标准的,检验项目需全都符合要求,方可判定产品为合格;执行行业或企业标准的,按照企业明示的标准进行检验并判定;若企业明示的产品标准中缺少国家监督抽查方案中规定的项目,该项目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不做判定,仅做说明。因此不少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顺利的溜进了“合格”的名单。讽刺的是,甚至参与国标起草的单位也没有执行国家标准,而是采用行标或自行制定的企标。执行标准的不一致,很容易让企业在选择标准时避高就低,这对于守法企业来说非常不公平,更不利于整个行业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不同抽检方式合格率不同

产品质量就是生命,国家在对外贸易的各方面都渐渐加大对质量管理的投入。在实际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产品的抽样检验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抽样检验的有效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抽样检验方法的科学性。我国国内的计数抽样检验的理论研究已经基本和国外接轨,但是实际的科学的抽样检验方法却还未普及。国内的部分企业单位所采用的抽样检验方法还处于原始阶段。

    有报道称:同是一类产品,用常规抽查与新型抽查两种不同的抽检方式,合格率整整差了30个百分点。这种非常明显的差异不是个别产品的个别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不同的抽检方式产生的不合格率存在很大的差别呢?这种新的抽检方式所抽样品合格率较低,就是新型抽检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传统常规的质量监督抽查都是抽查的证照齐全、正规登记在案的生产企业的产品,而新型抽检都出自神秘的“百姓买样团”,购买渠道的特殊性正是导致两种不同抽检方式合格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不断地抽查违规风险低的企业与那些违规风险高的企业进行对比,抽样工作惯例化,又有什么意义呢?渗漏率依旧居高不下。

明眼可见,产品出口国外,说明国内企业的质控体系与生产能力完全够得上国际水准。简单说,就是咱们材料不错,可以做到建筑不漏。相较于出口国外的产品讲究,国内消费者未必如此讲究,只要保障材料是合格的、安全的就好,都是底线之上的诉求。同样的厂家、同样的价格、差别的只是不同的市场,国内消费者为什么享受不了同样质量带来的同样安全率呢?

 

防水您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