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信息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程信息 > 正文

“双师”下乡 双向奔赴 ——浙江省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杭州启动会见闻

更新时间:2024-11-14 09:39:41点击次数:9267次字号:T|T
“我们丽水龙泉市村镇规划建筑设计室是一支全面服务乡村的设计团队,全部由90后青年设计师组成,是一群土生土长的乡村青年,学成归来回到乡村,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深秋时节,午后的阳光依然那么明媚而温暖。11月11日下午,在杭州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举办的浙江省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杭州启动会上,年轻的女设计师刘小飞在台上神采飞扬地介绍自己的设计团队驻村故事,引起来自全省各地近百名代表的赞许和建筑师、工程师们的强烈共鸣。

“驻村之初,我们设计团队曾被质疑是‘小年轻’,但我们持之以恒,从点滴做起,让村民们觉得我们还算靠谱,从而不断融入乡村,成为村民们的新邻居、村两委的好帮手、工匠们的好搭档。通过龙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搭建的平台,我们在当地的塔石街道炉地垟村持续结对驻村已经8年,从传统村落到美丽宜居再到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全程跟踪项目申报、设计及落地建设,协助街道、村委争取到了传统村落、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建设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协助村里建立茶叶共富工坊,助力村民实现在村就业,走上共富之路。”经过驻村工作的历练,看起来年轻瘦弱的刘小飞充满自信和力量。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以“建筑赋能乡村、专业助力振兴”为主题,充分发挥建设行业人才专业优势,为乡村建设提供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技术支持,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推动杭州市乡村建设持续高质量发展发挥人力资源支撑保障作用。

据悉,杭州市计划通过两年时间,组织1000名以上建筑师、工程师深入村镇开展专业服务,经过前期需求排摸、公开招募,目前全市已有1228个行政村对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服务有需求,有意向参加下乡行动的建筑师、工程师已达2164人。

“杭州率先行动,为全省‘双师’下乡打了个样。”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浙江省将通过2年时间,组织10000名以上建筑师、工程师深入乡镇、村开展专业服务 一方面为基层实施乡村建设、谋划乡村发展提供专业顾问、项目咨询、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专业支持,发挥专业特长帮助提升农房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带动培养基层乡村建设人才,为基层从事乡村建设管理和运营的人员、乡村建设工匠、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协助培养本土乡村建设人才。

“建设美丽乡村,靠我们村民单打独斗不行,必须引入外脑。”走在横一村美丽的乡间道路上,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傅临产向参会代表介绍起村庄发展史。横一村自然资源丰富,村内“梅里方柿”远近闻名,但直到2017年底,横一村还是萧山有名的欠发达村。

近年来,横一村以建设未来乡村为契机,以“萧山未来大地”为定位,走出了一条从卖农产品到卖风景、卖文化的蝶变之路。尤其是通过与中国美院规划设计团队、乡立方品牌策划团队、阿里巴巴数字化团队等开展合作,在全村品牌策划、产业规划、运营植入等多方面进行协同配合,成效显著,如携手专业设计团队以“Hi稻星球”为IP,将村口千亩稻田打造成可参观、可研学、可体验、可休闲的多功能郊野公园。

“今年最多一天来我们村的游客达3万多人,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接待能力,停车问题、餐饮问题、民宿风格与定位问题,都急需解决。这次我们村一次性与4位建筑师、工程师签约,请他们帮我们谋划未来乡村发展新蓝图。‘双师’下乡,就是一场及时雨。”傅临产感叹地说。

多年来始终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有近半数项目在乡村的浙江省城乡规划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余建忠在启动会上向全省建筑师、工程师发出倡议:真心投入、真情付出,深入实地倾听百姓需求,感受乡土文化,在项目选址、农房设计、工程造价、项目监理等方面为基层建设者提供专业性指导服务,输出好创意、好设计,让农房更加安全美观,让乡村更富诗情画意。多出精品、多出成效, 打造建设一批彰显浙派特色的精品示范项目,用高品质空间赋能乡村,用高水平技术振兴乡村。

“乡村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乡村,曾经有多少个夜晚在迷茫,也有无数次想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但今天,我终于可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幸好没放弃!此次‘双师’下乡,为一些迷茫的设计师们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给更多的年轻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启动会上,刚刚与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罗幕村签约的久象设计工作室负责人项萧蕾激动地说:“我将尽快进入角色,深入村庄调研,了解村容村貌和村民需求,与村庄一起,双向奔赴,打造出符合当地乡村风貌的改造提升方案。”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组织开展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就是要搭建一个乡村建设领域的供需平台,各级建设部门指导乡镇、村立足实际梳理提出咨询、设计、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行业企业和专业人才针对实际需求深入乡村提供服务,精准匹配、双向奔赴,共同谋划和实施高质量乡村建设项目,形成乡村、企业、人才和项目的良性循环,建立起乡村建设领域的良好生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摘自 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2024.11.12 龚后雨 管震
建筑杂志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