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信息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程信息 > 正文

江苏苏州推动“两智一全”住宅建设

更新时间:2025-04-03 14:56:29点击次数:9128次字号:T|T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以“两智一全”(智能建造+智慧品质+全生命周期)住宅建设作为“好房子”的实践路径,探索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住房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居住需求。

建立机制 统筹各方资源力量

苏州市高度重视“好房子”建设工作,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点题、亲自部署,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结合实际全力推动落实。

专班化协调推进。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各相关部门和板块参加,将“两智一全”住宅建设作为专项工作,定期调度、统筹推进。

政策支持激励。结合企业诉求,研究《关于改善提升住宅品质的若干指标优化政策》《关于推动“两智一全”住宅规划建设的支持政策》《苏州市改善型住宅项目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等,综合运用规划管理、行政审批、金融支持等措施,加强正向激励,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主动建设。

出台政策 满足多样化居住需求

苏州市制定出台《苏州市“两智一全”住宅试点项目建设导则(试行)》,采取“基础功能+特色选配”模式,既强调便利性、舒适度、安全性等基础功能的普惠性、全覆盖,又鼓励进行菜单式选择叠加,建设“适老、友好、健康、智慧”等不同特色产品。

以智能建造提升工程质量。全面推广应用整平、喷涂等建筑机器人,落地应用轻型造楼机和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塔吊,推动智能施工电梯替代传统升降机,积极推动智慧工地管理,进一步提品质、降成本。

以智慧手段打造特色场景。针对适老小区,提升室内外无障碍建设标准,加强跌倒监测,完善紧急呼叫系统;按比例配建医养一体的老年公寓。针对智慧小区,加强便于机器人通行的无障碍、梯控设计;建立全屋智能中枢,实现不同品牌产品的互联互通;建设无人机起降点及配套设施,引入低空经济产品。

以品质生活统筹内外资源。利用架空层、地下室等配建更多设施,推动医、教、娱、体等服务进小区。在小区外引入定制公交,设置公共自行车点位,加强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有条件小区实现地下室直通地铁、地下通道直通商业广场。

搭建平台 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苏州市组建住宅产业研究院,由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开展全链条的产品和产业发展研究,构建培育住宅产业生态圈。

推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搭建数字管理平台,参建各方协同应用,建立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住宅BIM,实现从好设计到好建造到好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匹配优质全生命周期物业服务。整合共享使用配套用房,推动养老、托幼、助餐等配套服务进家庭,同时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物业服务。

建立全生命周期产业推广平台。筹建住宅产业联盟,推动全屋智能、智能家居、电梯、暖通等产品应用于试点项目,促进智能家居等产业与住宅产业的融合发展。

试点引领 彰显项目个性特色

目前,苏州市首批25个“两智一全”试点项目中已有11个上市销售,部分项目去化率显著高于周边同类产品,其余试点项目预计将于年内全部上市销售。

其中,以人为本的特色化项目表现亮眼,如吴江区蓝城丹枫云庐项目依托周边医疗资源,在小区内设置康养公寓和护理院,打造全龄健康社区;苏州工业园区紫金翡丽雅筑项目通过高标准公共设施和高品质物业服务,打造全龄友好小区。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4.02 苏建
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