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世界,战胜对手的最好办法不是消灭对手,而是化敌为友,把对手变为合作伙伴,实现共同发展。这在电商巨头“天猫”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房地产经纪服务领域,类似的故事也在上演。
链家推出的新品牌贝壳找房,定位为技术和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平台,对标行业“天猫”,欲赋能其他房地产中介品牌,实现行业资源整合、共同发展。但是,行业内对此始终争议不断。近日,链家将自有的22位投资人,镜像平移至贝壳找房,贝壳找房宣布开启D轮融资,再次引起舆论热议。
链家投资人镜像平移至贝壳找房
租房对漂泊在外的奋斗者来说,是一件大事。住房租赁行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房地产经纪服务行业龙头企业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链家”)发生了注册资本、投资人和管理层变化。根据企查查查询内容显示,22家投资人从链家撤出投资,公司注册资本由2054.02万元变更至1355.82万元,注册资本减少33.99%;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合资)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撤出的投资人不乏拥有广泛行业资源的业界翘楚,比如,珠海市万科祥裕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天津融创茂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新希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腾讯数码(深圳)有限公司、百度时代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
企业管理层方面,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刘肖、华兴资本集团创始人包凡以及新希望地产总裁张明贵一起从链家的管理层中消失。
对此,链家旗下公司贝壳找房回应称,“链家本次减资目的在于企业发展所需,原投资方在链家的股份将通过协议镜像平移到贝壳找房。”
贝壳找房是链家于2018年4月推出的全新品牌,涵盖二手房、新房、租房、装修等众多类目。不同于链家网的垂直自营体系,在上线之初,贝壳找房就被定义为一个开放式平台,除了链家、自如等自有品牌可以入驻之外,其它品牌中介机构、经纪人也可以入驻。
业内人士表示,贝壳找房的运营模式与行业中已经存在的安居客高度相似。在行业分工日益明细的当下,链家为何会在线下直营收获颇丰的情况下,花费巨大财力,不惜“掏空”自身,发展贝壳找房,抢占线上流量?对此,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曾表示:“如果完全按照链家这种方式做下去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们再往下发展的时候,边际效益会越来越低,边际成本会越来越高。”
左晖的担心不无道理。从当初“蜗居”北京仅有几十家门店的小公司,到如今超越中原地产、我爱我家成为布局全国的行业龙头,链家的“杀手锏”便是“直营店+海量经纪人”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的优势是便于品牌管控,链家以“真房源”的鲜明特色在假房源横流的时代里脱颖而出,同时也培养出了自己的经纪人团队。但是,其劣势在于该商业模式属于重资产运营,大规模扩张对资金的需求较高。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是为什么链家于2018年重启德祐品牌、发展加盟业务的原因。
此外,随着互联网与房产中介行业的融合,链家越来越依赖线上流量的导客。业内人士指出,链家为此每年支付大量费用给流量端口网站,导致其成本增加,失去了获客主动权。这从2018年年初链家加入房地产中介联盟、联合抵制安居客端口费涨价可见一斑。
其实,链家内部对经纪服务平台化发展,有一种趋势性的认识。原贝壳研究院院长杨现领提出“中国式加盟”概念。他认为,中国式加盟的崛起是大势所趋,其本质在于合作网络的建构,而未来中介加盟市场的竞争将聚焦在平台级整合能力,只有具备平台化能力,构建高效、合作的网络,才能完成对房地产服务加盟市场的重构,推动行业品质服务走向正循环。
因此,从商业模式以及获客主动权的角度来说,链家需要一个能自己产生流量的平台。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贝壳找房“轻资产化”的平台运营模式,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为此,链家在组建贝壳找房团队之初,就将自身的几千名骨干调入贝壳找房,并且准备好承受链家直营业务6个月业绩下滑的局面。
贝壳找房对标行业“天猫”
贝壳找房上线时,贝壳找房CEO彭永东表示:“贝壳找房承载着更大的愿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覆盖全中国超过300个城市、服务超过2亿的社区家庭、连接100万职业经纪人和10万家门店、赋能超过100个品牌,作为基础设施推动行业正循环。”
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景,贝壳找房承接了链家花费十余年打造的“楼盘字典”。“楼盘字典”一直是链家引以为傲的核心资产。从2008年起,链家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搭建这个不动产基础数据库,用房间门牌号、标准户型图、配套设施信息等多维信息定义一套房屋。截至2019年3月1日,“楼盘字典”记录在库的真实房屋数量已突破1.85亿户,覆盖中国325个城市的45万个小区、90%以上的中国城市人口。“楼盘字典”可以帮助贝壳找房及入驻商家,提高其真房源的管理能力。
贝壳找房推行的ACN(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经纪人合作网络,通过连接所有合作经纪品牌和经纪人,将房源、客源信息共享,试图打破“信息孤岛”格局,盘活现有资源并进行更高效的合作与科学的收益分配。此外,贝壳找房推出VR看房、地图找房、房屋估价工具、交易流程可视化等技术服务,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搭建交易平台,成为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天猫”。
但是,作为平台的发起方,链家的自有品牌如自如、德祐等也同时入驻,不免让人怀疑链家这种既做裁判又当选手的做法。2018年6月12日,58同城联合我爱我家、中原地产等公司召开了“全行业真房源誓约大会”。在大会上,58同城首席执行官姚劲波提出“58永不自营、持续加大广告投放、设立1亿元的理赔基金等”。此外,我爱我家的董事长谢勇也指出,如果一家自称是平台的企业,既做线上、又做线下,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在商业伦理上和操作逻辑上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
对此,左晖曾表示,“从一个竞争者的角度来看,如果快速地引发一些应激性、比较极端的反应,我们会觉得这个组织不太成熟,没有想清楚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左晖强调,其更关注贝壳找房对消费者、经纪人群体产生的影响。
不论外界如何评价,贝壳找房确实取得了市场的青睐。截至2019年3月1日,贝壳找房已成功进驻全国97个城市和地区,连接1.95万家门店和近17万经纪人,入驻平台的新经纪品牌超过126个。此前,在全球权威审计服务机构德勤的“2018年亚太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评选中,贝壳找房凭借高增长率位列榜首。
为上市埋下伏笔?
任何一个新品牌开拓市场,都需要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贝壳找房对《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表示,贝壳找房已经启动D轮融资,目前,D轮融资正在进行中。据了解,贝壳找房D轮融资由战略投资方腾讯领投8亿美元,D轮融资将重点用于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创新以及优秀人才招募培养等。
其实,除了贝壳找房,链家自身也经历了好几轮融资。根据企查查查询内容显示,2016年4月6日,链家发起B轮融资,募集资金64亿元,投资方包括原仓资产、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经纬中国、德联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百度投资并购部等。彼时,链家以对赌协议的方式向投资者承诺,在B轮交割日后5周年内完成合格的首次公开发行,若未能上市,则投资人有权在该情形发生后的任何时间要求回购,回购价格为基本投资价格加上每年8%(单利)的回报。
B轮融资之后,据推断,链家的估值就已经高达365.2亿元。但是不久之后,链家进行C轮融资时,估值又增长了14%。2017年1月,融创中国发公告称,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融创房地产与北京链家及其经营股东订立增资协议,以26亿元获得链家6.25%的股权,链家估值416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链家一直在寻求上市机会,但是根据已经上市的同行我爱我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房地产经纪的行业属性会妨碍链家的估值空间。2017年,上市公司昆明百货大楼集团以65.6亿元收购我爱我家的全部股权,我爱我家承诺2017年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5亿元。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彼时,我爱我家的市盈率只有13.1。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链家净利润为13.6亿元。如果对标“房产中介第一股”的我爱我家,按照链家2016年净利润计算,链家的估值则为178.16亿元。即使按照目前我爱我家32.43的市盈率水平,链家的估值也仅为441亿元。如果链家不对标我爱我家,将自己定性为互联网等其他类别的企业,则有机会获取更高的估值。随着对赌5年上市期限的不断接近,链家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链家推出的贝壳找房品牌则将自己定位为技术和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平台公司,欲将自己打造成房地产服务业中的“京东”或“天猫”。贝壳找房不仅承接了链家的“楼盘字典”,推出ACN(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经纪人合作网络,而且还通过镜像平移接收了链家22家投资人。
有业内人士指出,链家、贝壳找房的一系列动作,是在为贝壳找房的未来上市铺路。严跃进同样认为,随着链家对贝壳找房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贝壳找房线上、线下资源整合能力的提高,贝壳找房上市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对此,《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致电贝壳找房,对方表示目前尚无明确上市计划。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租购并举”,不少企业瞄准这个机遇,开始整合资源,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存量资源的最高效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些企业的战略布局受到争议。但是,左晖认为,没有争论的战略应该不是一个好的战略,如果没有争论则表示你的行动已经晚了。
版权所有:北京指尖墨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