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从今年9月起,江西省南昌市将把垃圾分类内容纳入中小学、幼儿园课程,并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材。
自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以来,垃圾分类在我国推行已经多年,尽管各地在加大宣传力度、添置相应设施等方面投入了众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除了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成本较高,环卫机制体制尚待理顺等因素外,关键是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习惯、新素养,需要公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适应、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内化为一种素质,外化为一种习惯。为此,在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有所作为,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多渠道、多形式引导、帮助公众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
垃圾分类的推广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南昌“从娃娃抓起”的做法意在通过对孩子好奇心、可塑性进行科学引导,让其从小就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清楚识别各种垃圾如何分类以及该丢在哪一类垃圾桶中,熟练掌握垃圾分类技能,还可以通过孩子督促家长增强垃圾分类的意识,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对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的意义重大,分类收集不仅能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处理费用,更能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利于建设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将垃圾分类纳入中小学、幼儿园课程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材,从娃娃抓起,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版权所有:北京指尖墨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