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滑轨 搭“电梯”
番仔楼举家搬迁
历时一个多月,走了60多米,抬高1.1米 为海沧区首个平移的文物保护项目
移动到位的番仔楼。(记者 房舒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房舒)10月8日下午,位于海沧区海沧街道后井村121号的一栋番仔楼,开启了它的“搬家”之路:从原先所在的位置,平移60多米至新址后,再顶高1.1米,至沧江路路面标高10厘米左右。这是海沧区首个平移的文物保护项目。11月13日,随着最后一厘米的顶推工作结束,这栋番仔楼完成“搬家”。这栋番仔楼有什么来历?为何不惜人力物力将其整栋平移?平移过程中又面临哪些技术难题?记者通过走访现场,采访平移现场负责人——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汤舜,为大家解答。
为何搬?
因沧江路快速通道建设
不可移动文物要移动
这栋番仔楼建于民国时期。自建成后,就作为住宅使用,该楼自建成后无大修记录。2021年,这栋番仔楼被海沧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
何为不可移动文物?记者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政府网站上看到释义: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是针对可移动文物而言的。
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就不能移动了吗?非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中阐明: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由此可见,当不可移动文物遇到某些不得不修缮、保养或迁移的情况时,要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开展相应工作。
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负责此次番仔楼平移的代建单位也给出了答案:后井番仔楼位于厦门市重点工程项目——沧江路快速通道工程红线内,依据国家文物局《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经论证评估、社会公示和相关会议研究决定,对后井番仔楼采取平移保护措施。
记者了解到,后井番仔楼平移后,位置在周文理宅西侧,建筑坐东北朝西南,方向 200°,与原址距离60多米,新址相对于之前周边环境更具有历史氛围,有陈茂宅、周金宝宅、周文理宅等古建筑,更有利于后井番仔楼的保护。
版权所有:北京指尖墨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